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要依靠科技创新。国土资源、环境?;ひ约芭┝炙扔泄夭棵乓畔⒒ネ?、资源共享,建立专家团队,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技术指导。山水林田湖草,主要承载者是土地。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也在加紧推进。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近日在土地科技创新研讨会上说,我国土地科技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学科建设比较分散、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需要明显不适应,要立足“大土地”观,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ず托薷垂こ?、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さ忍峁┘际踔С?。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都要真金白银。近年来,全国仅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财政资金投入就达上千亿元。要拓宽并整合资金渠道,按照系统综合治理的要求,鼓励各地提出本地整合资金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统筹环境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各类资金。资金集中、技术集成,就能办大事、办好事,使山水林田湖生态?;ば薷丛旧洗筇ń?。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五指并拢是拳头。目前陕西、河北、甘肃、青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贵州等省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ば薷垂婊嘀?,有关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一大关键是变“分治”为“共治”。作为全国率先建成河长制的流域,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说,河长制就是统筹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兼顾上下游、左右岸、流域与区域,实现水共治。实践证明,区域合作、流域一体、部门协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ば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要靠市长,更要靠市场。目前各地试点推动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大配套方案一定要互相照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领导干部环境?;ぴ鹑卫肴紊蠹频仁缘阋ネ苹ブ?,经验共享,形成合力。只要产权明晰、责任清晰,山水林田湖草?;ば薷淳湍艹晌脊?、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路资金的“新蓝?!?,使一批中国特色的生态?;ば薷醋ㄒ祷笠低延倍?。
(转自陕西日报)